-
白饭豆
【药材名称】白饭豆【拼音名称】baifandou【别名】云藊豆、四季豆、龙爪豆(《植物名实图考》),唐豇、隐元豆(《植物学大辞典》),云豆、六月鲜、龙骨豆、二生豆、三生豆、唐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白豆、粉豆(《陆川本草》)。【科属】为豆科植物菜豆的种子。【产地】分布河北、湖北、江苏、四川
-
菝葜叶
【药材名称】菝葜叶【拼音名称】baqiaye【别名】菝葜叶【科属】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叶片。【产地】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性味】【性味归经】甘;性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主风肿;疮疖;肿毒;臁疮;烧烫伤;蜈蚣咬伤【采收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
紫茉莉根
【药材名称】紫茉莉根【拼音名称】zimoligen【别名】紫茉莉(《草花谱》),又名:胭脂花(《草花谱》),粉团花(《盛京通志》),野茉莉、粉豆花(《植物名实图考》),丁香、粉孩儿、未时花、胭脂水粉、水粉子花、长春花。【科属】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块根。【产地】分布于全国各地。【性味】【性味归经】甘
-
地耳草
【药材名称】地耳草【拼音名称】Di Er Cao【别名】田基黄、水榴子、香草、斑鸠窝、雀舌草、蛇喳口、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条香、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刘寄奴、痧子草、光明草,田基苋,荞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雷公箭、降龙草、七层塔、土防风、枫草儿、小元宝草、黄花仔、禾霞气、
-
鸡骨草
【药材名称】鸡骨草【拼音名称】Ji Gu Cao【别名】红母鸡草、石门坎、黄食草、细叶龙鳞草、大黄草。【科属】豆科植物相思子的干燥全株。【产地】主药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等地。【性味】【性味、归经】甘、微苦,凉。贵干、胃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中成药】共有 15 种中成药使用鸡骨
-
金钱草
【药材名称】金钱草【拼音名称】Jin Qian Cao【别名】神仙对坐草、地蜈蚣、蜈蚣草、铜钱草、野花生、仙人对坐草、四川大金钱草、大金钱草、对坐草、一串钱、临时救、黄疸草、一面锣、金钱肺筋草、藤藤侧耳根、白侧耳根、铜钱花、水侧耳根、大连钱草、遍地黄、黄花过路草、龙鳞片、真金草、走游草、铺地莲。【科
-
茵陈蒿
【药材名称】茵陈蒿【拼音名称】Yin Chen Hao【别名】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科属】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嫩茎叶。【产地】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性味】【性味、归经】
-
珍珠草(叶下珠)
【药材名称】珍珠草(叶下珠)【拼音名称】Zhen Zhu Cao【别名】珍珠草、夜合、珠仔草、假油甘、龙珠草、企枝叶下珠、油甘草、小里草、合羞草、五时合、田油甘、田青仔、叶后珠、珍珠草、小人草、凹肚珍珠、塔斗珍珠、鸟麻。【科属】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产地】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南、贵州、广东、广
-
毛茛
【药材名称】毛茛【毒】【拼音名称】Mao Gen【别名】鱼疔草、鸭脚板、野芹菜、山辣椒、老虎脚爪草、毛芹菜、起泡菜。【科属】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毛茛的带根全草。【产地】分布于全国各地(西藏除外)。【性味】【性味、归经】辛、微苦,温。有毒。归肝胆经。【功效】利湿,退黄,截疟,止痛,杀虫。【应用】
-
枳椇子
【药材名称】枳椇子【拼音名称】Zhi Ju Zi【别名】龙爪、万子梨、蜜屈律、山林果、木蜜、木珊瑚、鸡距子、鸡爪子、万寿果、金钩子、金钩梨、梨枣、枸、鸡爪梨、鸡爪莲、臭杞子、莲庆、纠结子、槐枣子、长寿果、拐枣等。【科属】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产地】主要分布陕西、江西、安徽、浙
-
泽漆
【药材名称】泽漆【毒】【拼音名称】Ze Qi【别名】漆茎、猫儿眼睛草、五凤灵枝、五凤草、绿叶绿花草、凉伞草、五盏灯、五朵云、白种乳草、五点草、五灯头草、乳浆草、肿手棵、马虎眼、倒毒伞、一把伞、乳草、龙虎草、铁骨伞、九头狮子草、灯台草、癣草。【科属】大戟科植物泽漆的全草。【产地】分布于除新疆、西藏以外
-
萆薢
【药材名称】萆薢【拼音名称】Bi Xie【别名】黄萆薢、土黄莲、黄姜。【科属】为薯蓣科缠绕藤本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产地】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四川、贵州等区域。【性味】【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胃、膀胱经。【功效】利湿通淋,祛风除痹。【中成药】共
-
臭柏
【药材名称】臭柏【拼音名称】choubai【别名】新疆圆柏、双子柏(《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阿尔叉、霍宁-阿尔茨(蒙名)。【科属】为柏科植物叉圆柏的枝叶。【产地】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北及内蒙古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苦;辛;性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寒痹痛;皮肤瘙痒;头痛;咳嗽【用法用
-
赤链蛇
【药材名称】赤链蛇【拼音名称】chilianshe【别名】赤链、赤连、赤楝、赤楝蛇、火赤炼、火练蛇、红斑蛇【科属】为游蛇科动物赤链蛇的全体。【产地】分布于东北及河背、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性味】【性味归经】味
-
赤车使者根
【药材名称】赤车使者根【拼音名称】chicheshizhegen【别名】赤车使者根【科属】为荨麻科植物赤车使者的根茎。【产地】分布于华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贵州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活血行瘀,解毒止痛。。主风湿骨痛;跌打肿痛;骨折;疮
-
赤车使者
【药材名称】赤车使者【毒】【拼音名称】chicheshizhe【别名】小锦枝、毛骨草、天门草、猴接骨、岩下青、拔血红、坑兰、风湿草、半边山、见血青【科属】为荨麻科植物赤车的全草及根。【产地】分布于华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贵州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辛;苦;性温;小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