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萆薢
萆薢的药材名称
萆薢
萆薢的拼音名称
Bi Xie
萆薢的别名
黄萆薢、土黄莲、黄姜。
萆薢的科属
为薯蓣科缠绕藤本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
萆薢的产地
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四川、贵州等区域。
萆薢的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胃、膀胱经。
萆薢的功效
利湿通淋,祛风除痹。
萆薢的中成药
共有 29 种中成药使用萆薢: 壮骨追风酒 风湿圣药胶囊 白带净丸 天麻胶囊 天麻片 湿热痹颗粒 人参再造丸 再造丸 腰椎痹痛丸 骨刺丸等。
萆薢的应用
1、膏淋,白带。萆薢能利水湿而分清泌浊,为治疗下焦湿浊郁滞所致膏淋、小便混浊的要药,常与石菖蒲、益智仁、乌梅等同用;用于妇女白带属于湿胜者,可与茯苓、白朮、泽泻等配伍。
2、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萆薢能祛风湿而舒筋通络,故可用于风湿痹痛等证。如寒湿痹痛,可与附子、桂枝等药配伍;湿热痹痛,可与桑枝、秦艽、生苡仁等配伍。
萆薢的配伍效用
1、萆薢配伍怀牛膝:萆薢祛风湿、止痹痛;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二者合用,扶正祛邪并施,用于治疗着痹之肢体重痛、腰膝酸软等症。
2、萆薢配伍石菖蒲:萆薢利湿而祛浊;石菖蒲芳香通窍而除湿浊。二者伍用,其利湿化浊之功更著,用于治疗湿浊不化之尿浊、尿频等症。
3、萆薢配伍威灵仙:萆薢祛风除湿;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二者合用,则祛风除湿之功效更强,用于治疗行痹、着痹之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者。
4、萆薢配伍益智仁:萆薢利湿祛浊、除痹止痛,功擅除湿,以分利为主;益智仁温脾止泻摄唾、补肾固精缩尿,长于温补,以固涩为主。二者合用,共奏温补脾肾、通利小便、分清别浊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阳式微、下焦虚寒之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淋漓不爽以及妇女带下等症。
萆薢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萆薢的注意事项
肾虚阴亏者忌服。
萆薢的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萆薢的炮制工艺
除去杂质,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萆薢的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山萆薢根茎主要含薯蓣皂甙、尚含纤细薯蓣甙、薯蓣皂素毒甙A、B,山萆薢皂甙、约诺皂甙、托克皂甙元-1-葡萄糖甙等皂甙。薯蓣皂素毒甙是山萆薢中的杀虫成分。纤细薯蓣根茎含纤细薯蓣甙和薯蓣皂甙。叉蕊薯蓣根茎含薯蓣皂甙元和少量雅姆皂甙元。
2、药理作用:山萆薢根茎中之薯蓣皂甙或薯蓣皂素毒甙有杀昆虫作用。薯蓣皂甙、克拉塞林甙尚有抗真菌作用。
萆薢的临床应用
1、治疗肾炎:川萆薢500g,川黄柏500,肥知母500g,建泽泻500g,白茯苓500g,益智仁500g,粉丹皮500g。黄柏、益智盐水炒后,与其他各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24~36g,分2~3次饭前开水吞服。治疗14例,效果良好,无禁忌证。〔《中医杂志》1959;(6):21〕
2、治疗淋病性尿道炎:土茯苓、滑石各30g,萆薢20g,苍术、黄柏、车前子、瞿麦各15g,木通、萹蓄、栀子、大黄各10g,甘草3g。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3天为1疗程。治疗32例,痊愈18例,显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浙江中医杂志》1992;27(2):59〕
3、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萆薢、苡仁、黄柏各12g,丹皮、赤茯苓、泽泻各10g,滑石(包煎)30g,通草5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26例,治愈20例,好转5例,尿常规检查好转但不明显者1例。平均疗程6.4天。〔《浙江中医杂志》1991;26(2):57〕
4、治疗乳糜尿:萆薢、薏苡仁、山药、扁豆、芡实、菖蒲各等份,研末,每次15g冲服。以血尿为主者加地榆粉5g。治疗43例,治愈40例,无效3例。治愈时间最短7天,最长30天。随访25例,3年内复发10例,再用原方仍能治愈。〔《浙江中医杂志》1991;26(12):556〕
5、治疗淋病合并睾丸炎:萆薢、蒲公英各20g,川楝子10g,黄芪30g,甘草、桂枝各6g,白术、泽泻、白芷各12g,茯苓、连翘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1疗程。治疗93例,治愈67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55%。〔《湖南中医杂志》1991;7(2):44〕
6、治疗足癣:川萆薢、蒲公英、地丁、薏仁、滑石、茵陈、生地各15g,野菊花30g,甘草6g。每日1剂,煎汤内服,复渣再煎外洗。治疗足癣并感染30余例,多以3~4剂显效,6~10剂临床治愈。〔《新中医》1991;23(7):33〕
萆薢图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