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紫苏梗
紫苏梗的名称:
紫苏梗
紫苏梗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m(L.)Britt. 的干燥茎。
紫苏梗的出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紫苏梗的所属植物:
紫苏
紫苏梗的图鉴:
紫苏梗的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省区。
紫苏梗的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紫苏梗的炮制
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紫苏梗的性状特征
呈类方形厚片,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切面木部黄白色,有细密的放射状纹理,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以外皮色紫棕、有香气者为佳。
紫苏梗的化学成分
紫苏梗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还有黄酮、皂苷等。紫苏梗的挥发油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C18H16O8)不得少于 0.1%。
紫苏梗的药理毒理
- 对子宫内膜的作用:紫苏梗醇提液按 0.1、0.2、0.4、0.6g / 只对雌性小鼠腹腔注射,连续 4d,均能增加子宫内膜碳酸酐酶活性。
- 促肠收缩:25、50gL 紫苏梗水提液作用于手术致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离体结肠,能明显增加离体结肠收缩振幅,同时显著降低结肠张力。25、50、100g/L 紫苏梗水提液各 12.5μl 作用于手术致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离体单个结肠平滑肌细胞,可明显收缩大鼠离体单个结肠平滑肌细胞。
- 改善血液流变性:紫苏梗水提液按 126mg/(kg・d) 给大鼠灌胃,连续 5d,能明显降低低切时的全血黏度,低切时的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和血浆黏度。
紫苏梗的药性
辛,温。归肺、脾经。
紫苏梗的功能主治
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紫苏梗的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 - 气滞诸证:本品性微温,能使郁滞上下宣行,疏气而不迅下,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治疗脾胃气滞,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等表现者,可与陈橘皮、半夏等同用,如《圣济总录》苏橘汤;对食积气滞者,佐以山楂、莱菔子等;脾胃寒凝气滞者佐以生姜;妊娠胎气不安呕吐者,与陈皮、砂仁等同用;对气血逆乱而致咳血、吐血者,可与白茅花配伍为用。
紫苏梗的用法用量
5~10g。
紫苏梗的成药例证
- 搜风理肺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
药物组成:荆芥穗、紫苏梗、薄荷、前胡、陈皮、苦杏仁(去皮炒)、桔梗、枳壳(去瓤麸炒)、旋覆花、竹茹、法半夏、瓜蒌子 (蜜炙)、黄芩、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肺失宣降引起,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酸软,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闷喘急。 - 理气定喘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
药物组成:紫苏子(炒)、紫苏梗、紫苏叶、陈皮、法半夏、茯苓、芥子(炒)、莱菔子(炒)、苦杏仁(炒)、川贝母、桑白皮(蜜炙)、款冬花、紫菀、黄芪(蜜炙)、白术(麩炒)、百合、麦冬、天冬、知母、地黄、当归、何首乌(黑豆酒炙)、阿胶(蛤粉炙)。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补肺定喘。用于肺虚痰盛引起的咳嗽痰喘,胸膈满闷,心悸气短,口渴咽干。 - 胃苏颗粒 (《新药转正标准 9》)
药物组成: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等。
功能主治: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发作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等。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 风梅颗粒 (《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内科肺系(二)分册》)
药物组成:东风桔、岗梅、枇杷叶、山白芷、广东土牛膝、紫苏梗、薄荷脑。
功能主治:镇咳祛痰。用于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 - 祛浊降脂茶(《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内科气血津液分册》)
药物组成:荷叶、车前草、番泻叶、紫苏叶、紫苏梗、绞股蓝、茶叶。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泻热通便。用于减肥,降脂。
紫苏梗的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