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苦参
苦参的名称:
苦参
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
苦参的出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苦参的所属植物:
苦参
苦参的图鉴:
苦参的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其道地区为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一带。河北易县、顺平县,河南嵩县等地亦有栽种。建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牛寺乡西安庄村、里庄村、南涅水村、韩家庄村、走马岭、申则村、狮子沟村、辉坡村的苦参 GAP 种植基地已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验收。
苦参的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苦参的炮制
除去残留根头及杂质,洗净,略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苦参的性状特征
- 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 10~30cm,直径 1~6.5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 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气微,味极苦。以条匀、断面色黄白、无须根、味苦者为佳。
- 饮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棕黄色,有时可见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常破裂反卷或脱落,脱落处显黄色或棕黄色,光滑。切面黄白色,纤维性,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性环纹。气微,味极苦。以条匀、断面色黄白、无须根、味苦者为佳。
苦参的化学成分
苦参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还含有黄酮、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油等。苦参的生物碱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 (C15H24N2O) 和氧化苦参碱 (C15H24N2O) 的总量不得少于 1.2%;本品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 (C15H24N2O) 和氧化苦参碱 (C15H24N2O2) 的总量不得少于 1.0%。
苦参的药理毒理
- 抗病原微生物:0.4~2g/ml 苦参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 为 0.8g/ml)。苦参水提物 1g/ml 浓度对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的 MIC90 分别为 1185、286μg/ml。苦参乙醇提取物 0.3125~5g/L 在体外与贾第虫滋养体共同培养 5h 后,高浓度导致 99% 虫体致死,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致死率相应减少,其半数致死浓度为 1.5g/L 苦参粗提液黄酮类化合物 0.556g/L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啤酒酵母菌、产黄青霉、黑曲霉的 MIC 值分别为 0.0056、0.56、0.28、0.56、0.56g/L。
- 免疫抑制:苦参水煎液 (1g/ml 苦参原液) 给小鼠灌胃,连续 2 周,可抑制 ConA 及 LPS 所致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对小鼠脾细胞生成 IL-2 活性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 IL-1 活性均有抑制作用。苦参提取物氧化苦参碱 1ng/ml 剂量皮下注射小鼠,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苦参碱对小鼠脾脏 T 细胞增殖的 IC50 为 0.55~0.65mg/ml,抑制 IL-2 产量的 IC50 是 0.1mg/ml。
- 抗肿瘤:苦参水煎液以 2.5、5、10g/kg 剂量给腹水型 S180 肉瘤小鼠灌胃,连续 10d,小鼠体内肿瘤减小,在高剂量时,抑瘤率为 42.08%,苦参水煎液按 1、2、4、8mg/ml 剂量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早粒白血病细胞,在剂量为 8mg/ml 时,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方向分化。苦参水煎液按 4~20mg/ml 剂量作用于体外培养的 K562 人类红白血病细胞,可使 K562 细胞产生明显的形态学上的分化,细胞增殖能力下降 0。苦参提取液 5、10、15、20μg/l 给环磷酰胺 (Cy) 致低白细胞血症小鼠模型腹腔注射,连续 6d,对 Cy 所致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下降具有对抗和促恢复作用,能增加骨髓有核细胞、粒巨噬系祖细胞 (CFU-GM) 数,促进 CFU-GM 增殖并诱导其向粒系、巨噬系分化。
- 抗心律失常:苦参总黄酮按 8、30g/kg 剂量给家兔静脉注射,能对抗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完全对抗率分别为 40%、70%。苦参总黄酮按 30、60g/kg 给大鼠静脉注射,大鼠呈现负性自律性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和负性传导作用,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 其他药理作用:苦参溶液按 100mg/kg 给大鼠灌胃,连续 5d,可加快大鼠体内的咖啡因代谢,咖啡因的 AUC、MRT 和 Cmax 分别降低了 60.9%、17.4% 和 447%,而 CL 升高了 102.6%。
- 安全性评价:苦参总碱 0.5~1.82g/kg 灌胃,鼠出现间歇性抖动和痉挛。苦参总碱小鼠腹腔注射给药 LD50 为(147.2±14.8)mg/kg,灌胃给药 LD50 为(586.2±80.46)mg/kg;苦参碱小鼠肌内注射的 LD50 为(74.15±6.14)mg/kg;氧化苦参碱小鼠肌内注射的 LD50 为(256.74±57.36)mg/kg;苦参总黄酮小鼠静脉注射的 LD50 为(103.1±7.66)mg/kg。
苦参的药性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苦参的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苦参的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 湿热病证:苦参苦寒之性较强,既能清热燥湿,又兼能利尿,可使湿热之邪外出,故对湿热病证较为有效,且应用较广。治湿热蕴结胃与大肠,下痢脓血,或泄泻腹痛,单用有效,但更宜与黄连等清热燥湿、解毒药,或木香等行气药同用,如《种福堂公选良方》香参丸。治湿热黄疸,可配伍其他清泻湿热、利胆退黄药,《肘后备急方》中用本品与龙胆、牛胆汁同用。治湿热带下,湿疹湿疮,可配伍黄柏、地肤子等清热燥湿药,内服与外用皆宜。对湿热下注所致的痔疮疼痛、大便下血、小便不利、阴囊湿肿等,亦多选用,如《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以之与地黄同用,主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等。
- 痈肿疮疡,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热毒证:本品能清热解毒,可主治皮肤疮痈肿痛,如《证治准绳》苦参丸,以之与黄连、大黄等药同用。对心、胃火毒上攻的咽部、牙龈红肿疼痛,口舌生疮及水火烫伤,本品亦可选用。
- 疥癣、皮肤瘙痒,滴虫性阴痒带下:苦参局部外用有清热、除湿、杀虫止痒之功,用治皮肤瘙痒,常与解毒杀虫、祛风止痒药同用,以煎汤外洗,如《疡科心得集》苦参汤,以之与蛇床子、地肤子、石菖蒲等药同用。治滴虫性阴痒带下,多煎汤灌洗,或作栓剂外用,本品既能杀虫,又能清热燥湿,还能利尿除湿以收止痒止带之效。目前,将本品用于治疗滴虫性肠炎、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可单用,也可配伍百部等杀虫药,经口服或用煎液保留灌肠,均有一定作用。
- 临床新用:苦参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苦参的用法用量
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
苦参的成药例证
- 化痔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次没食子酸铋、苦参、黄柏、洋金花、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血。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内外痔、混合痔疮。 - 消糜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人参茎叶皂苷、紫草、黄柏、苦参、枯矾、冰片、儿茶。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腐生肌。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腥臭、阴部瘙痒;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宫颈糜烂见上述证候者。 - 湿毒清胶囊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一册(中药保护)》]
药物组成:地黄当归、丹参、蝉蜕、苦参、白鲜皮、甘草、黄芩、土茯苓。
功能主治: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症属血虚湿蕴皮肤证者。 - 苦参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
药物组成:苦参。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的痢疾,肠炎,热淋及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等。 - 复方苦参注射液(《新药转正标准 14》)
药物组成:苦参、白土苓。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用于癌性疼痛的出血。
苦参的注意事项
不宜与藜芦同用。
苦参的贮藏
置干燥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