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旋覆花
旋覆花的名称:
旋覆花
旋覆花 为菊科植物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或欧亚旋覆花 Inula britannica L. 的干燥头状花序。
旋覆花的出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旋覆花的所属植物:
旋覆花
旋覆花的图鉴:

旋覆花的产地
主要为栽培种植,野生品亦有。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湖北等地。主产于河南信阳、洛阳、南阳、禹县、嵩县、栾川、卢氏、洛宁,江苏南通、海门、启东,浙江杭州、宁波、温州,河北保定,安徽芜湖、滁州。
旋覆花的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
旋覆花的炮制
- 旋覆花:除去梗叶及杂质。
- 蜜旋覆花:取净旋覆花,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
旋覆花的性状特征
- 旋覆花:呈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 1~1.5cm。总苞由多数苞片组成,呈覆瓦状排列,苞片披针形或条形,灰黄色,长 4~6mm;总苞基部有时残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状花 1 列,黄色,长约 1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 3 齿裂;管状花多数,棕黄色,长约 5mm,先端 5 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长约 5mm。有的可见椭圆形小瘦果。体轻,易散碎。气微,味微苦。以完整、色黄绿者为佳。
- 蜜旋覆花:形如旋覆花,深黄色,手捻稍粘手。具蜜香气。
旋覆花的化学成分
旋覆花的主要成分是萜,还有黄酮、有机酸、鞣质、多糖等。旋覆花的萜、黄酮、多糖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旋覆花的药理毒理
- 血管内皮保护:旋覆花总黄酮按 12.5、25、50mg/kg 剂量给大鼠灌胃,每天 1 次,连续 14d,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内膜增生;按 50mg/kg 剂量给药,可降低大鼠血清 MDA 含量,提高血清和血管组织中 SOD 的活力,降低血管组织中 O2-・水平。
- 促进胃肠道运动:旋覆花多糖按 100、400mg/kg 剂量灌胃给药,连续 7d,可促进正常小鼠肠胃蠕动,提高推进率、缩短排便时间、增加排便次数。
- 抗炎:旋覆花水煎液按 1.0、1.5g/kg 剂量腹腔注射小鼠,对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抑制作用。
- 脑保护:欧亚旋覆花总黄酮按 25、50、100mg/kg 腹腔注射大鼠,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 - 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症状,提高脑组织中 SOD 活性,同时降低 MDA 含量。旋覆花内酯 26mg/kg 灌胃大鼠,对由 Aβ25-35 海马内注射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 (AD) 模型大鼠的空间记忆力有保护作用,降低 cox-2、NF-kB 有关表达。
旋覆花的药性
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旋覆花的功能主治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旋覆花的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 痰多喘咳,胸膈痞闷:本品辛开苦降,咸软温通,入肺而消痰除痞、降逆行水、止咳平喘。风痰壅滞气逆,胸膈痞闷,喘咳痰多,无论寒热,皆可应用。与半夏、麻黄、甘草等同用,治疗寒痰喘咳而兼表寒者,如《王氏博济方》金沸草散;痰热咳喘,胸闷气促,多与桑白皮、桔梗、大黄等同用,如《圣济总录》旋覆花汤;若悬饮,喘咳胁痛,可与皂荚、枳壳、杏仁等同用,如《太平圣惠方》之旋覆花丸;胸胁痞闷不舒之肝着,则可与葱、新绛等配伍,以散痰结、通阳气、活血脉,如《金匮要略》旋覆花汤。
- 呕吐噫气,心下痞硬:若痰饮停滞中焦致呕吐眩晕者,可与半夏、白术等同用,如《严氏济生方》旋覆花汤;若胃气虚弱,痰饮内停,致胃气上逆,噫气不止,心下痞硬者,可与代赭石、半夏等同用,如《伤寒论》旋覆花代赭汤;若妊娠恶阻,心下痞闷,呕吐不食者,可与半夏、生姜、当归等配伍,如《严氏济生方》旋覆半夏汤。
旋覆花的用法用量
3~9g,包煎。
旋覆花的成药例证
- 沉香安神胶囊(《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内科气血津液分册》)
药物组成:沉香、紫檀香、红花、豆蔻、诃子、旋覆花、细辛、制草乌、木棉花、胡黄连、黑云香、枫香脂、山沉香、檀香、石膏、肉豆蔻、草果、栀子、白头翁、瞿麦、石榴、北沙参、丁香、木香、紫花地丁、苦参、川楝子、悬钩子木、山柰、广枣、兔心、土木香、麝香、降香、马钱子。
功能主治:调 “赫依”、热、“黏” 交争。用于山川间热,“赫依”,热兼盛;胸满气喘,干咳痰少,游走刺痛,心悸,失眠,神昏谵语。 - 黄连上清颗粒(《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分册》)
药物组成:黄连、栀子(姜炙)、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大黄(酒炙)、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旋覆花的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