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药材库

小蓟的功效与作用

编辑人:中药网 发布时间:2022-09-30 14:06:43 查看次数:553

中药名称:小蓟

小蓟的名称:

小蓟

小蓟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 Cirsium setosum (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

小蓟的出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小蓟的所属植物:

刺儿菜

小蓟的图鉴:

小蓟功效

小蓟的产地

主要为野生品,栽培品亦有。全国各地均有广泛分布。主产于西藏、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建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小蓟GAP药源基地已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验收。

小蓟的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小蓟的炮制

小蓟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小蓟炭取净小蓟段,照炒炭法炒至黑褐色。

小蓟的性状特征

  • 小蓟: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尖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 小蓟炭:形如小蓟段。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

小蓟的化学成分

小蓟的主要成分是黄酮,还含有鞣质、甾醇、烷烃等。小蓟的黄酮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本品药材及其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蒙花苷(C28H32O14)不得少于0.70%。

小蓟的药理毒理

  1. 凝血、止血、抗炎:小蓟不同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总黄酮部位)1.0g生药/kg灌胃给予大鼠,连续3d,能显著减少毛细血管插人法测定的小鼠凝血时间和断尾法测定的小鼠出血时间,并能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程度,以总黄酮部位最好。
  2. 肾上腺激素样作用:小蓟水煎剂0.2g/kg、醇提物0.1g/kg灌胃,均能增强家兔离体心脏和豚鼠离体心房肌活力并提高心率,该作用能被普萘洛尔拮抗。0.075g/ml小蓟水煎剂能提高离体主动脉条的收缩幅度,可被酚妥拉明阻断;能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可被普萘洛尔阻断多具有兴奋肾上腺素α、β1、β2受体的作用。
  3. 降血压:小蓟70%乙醇提取物1.8g/kg连续灌胃1周,能使二肾一夹高血压模型大鼠心脏、肾脏和腹主动脉IMD蛋白含量增加,血浆中IMD的含量,血清中NO、NOS的含量均升高,血浆中AngII的含量降低。
  4. 抗氧化:2~4g/L小蓟不用溶剂(60%乙醇、50%甲醇、丙酮、蒸馏水)提取物分别加人H2O2/Fe2+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明显清除两种体系所产生的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
  5. 抗肿瘤:6、12mg/ml小蓟提取液在体外能使人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细胞HepG2、宫颈癌细胞HeLa、胃癌细胞BGC823发生皱缩、变圆、脱壁、破碎等形态变化,且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高可达88.27%。

小蓟的药性

甘、苦,凉。归心、肝经。

小蓟的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小蓟的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 血证:本品可应用各种血证。凡上而吐咯衄血,下而便血崩漏皆可应用,临床常与大蓟、山栀、侧柏叶、茜草等配伍,以增凉血止血之功。若与其他清热解毒、活血破瘀药相配,则疗效更佳。

小蓟的用法用量

5~12g。

小蓟的成药例证

  1. 血尿安胶囊(《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科•肾系分册》)
    药物组成:肾茶、小蓟、白茅根、黄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用于湿热蕴所致的尿血、尿频、尿急、尿痛等症。
  2. 十灰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四册》)
    药物组成:大蓟(炭)、小蓟(炒炭)、茜草(炒炭)、栀子(炒炭)、牡丹皮(炒炭)、棕榈(炒炭)、侧柏叶(炒炭)、白茅根(炒炭)、大黄(炒炭)、荷叶(煅炭)。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血崩及一切出血不止诸症。

小蓟的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点击

  • 竹茹

    竹茹

    名称:竹茹竹茹 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 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t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 或淡竹 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

  • 龙骨

    龙骨

    名称:龙骨龙骨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前者习称 “龙骨”,后者习称 “五花龙骨”。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其道地产区为山西德保县,亦主产于山西榆次,河南安阳,陕西神木、勉县,甘肃灵台。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等地亦产

  • 皂角刺

    皂角刺

    名称:皂角刺皂角刺 为豆科植物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皂荚图鉴:产地主要为野生品,栽培品亦有。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贵州、陕西、江西、甘肃等地均产。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

  • 鹿角

    鹿角

    名称:鹿角鹿角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主要为养殖品。梅花鹿道地产区为吉林双

  • 青黛

    青黛

    名称:青黛青黛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出处:《中国临

  • 桂枝

    桂枝

    名称:桂枝桂枝 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其道地产区为广西防城、平南、苍梧,广东高要等,海南、云南、福建、四川等地亦产。采收加工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