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粉葛
粉葛的名称:
粉葛
粉葛 为豆科植物甘葛藤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干燥根。
粉葛的出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粉葛的所属植物:
粉葛
粉葛的图鉴:
粉葛的产地
野生品和栽培品均多见,主产于广西、广东。此外,四川、云南等地亦产。
粉葛的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外皮,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或斜切成厚片,干燥。
粉葛的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切块,干燥。
粉葛的性状特征
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长 12~15cm,直径 4~8cm; 有的为纵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体重,质硬,富粉性,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气微,味微甜。
粉葛的化学成分
粉葛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粉葛的黄酮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及其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葛根素 (C21H20O9) 不得少于 0.30%。
粉葛的药性
甘、辛,凉。归脾、胃经。
粉葛的功能主治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粉葛的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 外感发热,头痛项强:本品甘辛性凉,轻清升散,功善发表解肌退热,凡外感发热,服之可奏热退身凉之效。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项背强痛,无汗者配麻黄、桂枝;有汗者与桂枝、白芍等同用。
-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本品味辛性凉,有发表散邪,药性升发,长于透发麻疹。治小儿麻疹,发而不透者,常与升麻相须为用,以透疹解表。
- 津伤口渴,消渴:本品甘凉,治疗口渴之症,可单用或配伍使用。若口渴因温病热盛所致者,宜配伍石膏、知母、芦根。治内热消渴,体瘦乏力,气阴不足者,宜与养阴生津之天花粉、麦冬、生地黄等同用。
- 泄泻,痢疾:本品味辛升发,治脾虚泄泻,清阳不升者,宜与白术、木香等补气健脾止泻药配伍;治湿热泻痢伴有表证者,常与黄连、黄芩同用,如《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粉葛的用法用量
10~15g。
粉葛的成药例证
- 当归拈痛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当归、粉葛、党参、苍术(炒)、升麻、苦参、泽泻、白术(炒)、知母、防风、羌活、黄芩、猪苓、茵陈、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痛。用于湿热闭阻所致的痹证,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或足胫红肿热痛;亦可用于疮疡。 - 利脑心胶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丹参、川芎、粉葛、地龙、赤芍、红花、郁金、制何首乌、泽泻、枸杞子、炒酸枣仁、远志、九节菖蒲、牛膝、甘草。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化痰,通络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痰浊阻络所致的胸痹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不宁,头晕头痛;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脑血栓见上述证候者。 - 葛山降脂颗粒 (《新药转正标准 77》)
药物组成:粉葛、山楂(炒)、泽泻、何首乌(制)、当归。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用于痰瘀阻滞兼肝肾不足所致的原发性高脂血症,症见头晕,胸闷,肢困,纳呆,腹胀,失眠,健忘,腰酸。 - 气血康胶囊 (《新药转正标准 88》)
药物组成:三七、黄芪、人参、粉葛。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扶正固本。适用于贫血患者气血两虚证。
粉葛的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