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榧子
榧子的名称:
榧子
榧子 为红豆杉科植物榧 Torreya grandis Fort. 的干燥成熟种子。
榧子的出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榧子的所属植物:
榧子的图鉴:
榧子的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主产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及大别山区、江西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贵州松桃等地。
榧子的采收加工
9~10 月采收果实,除去其肉质果皮,敲破果壳后取出种子。
榧子的炮制
- 榧子:拣净杂质,或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 炒榧子:将净仁微炒至外表褐黑,内仁黄黑,发出焦香味为度。或用砂拌炒至熟透,内呈黄色,外具焦斑,取出,筛去砂,放冷。
榧子的性状特征
- 榧子: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钝圆,可见椭圆形的种脐,另端稍尖。种皮质硬。种仁表面皱缩,外胚乳灰褐色,膜质;内胚乳黄白色,肥大,富油性。气微,味微甜而涩。
- 炒榧子:形如榧子,外表褐黑,内仁黄黑,有焦香味,味微甜而涩。
榧子的药理毒理
- 驱虫:大鼠经腹部皮下接种巴西日本圆线虫第三期幼虫,10d 后灌服榧子油原药 0.2g/kg,连续 7d,粪便中绦虫数量减少。
榧子的药性
甘,平。归肺、胃、大肠经。
榧子的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润燥通便。用于钩虫、蛔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大便秘结。
榧子的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 寄生虫病:榧子可杀虫,临床常用于钩虫、蛔虫、绦虫病等病的治疗。
榧子的用法用量
9~15g。
榧子的成药例证
- 儿童清热导滞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榧子、鸡内金(醋炙)、莪术(醋炙)、厚朴(姜炙)、枳实、山楂(焦)、青皮(醋炙)、半夏(制)、六神曲(焦)、麦芽(焦)、槟榔(焦)、君子(仁)、胡黄连、苦楝子、知母、青蒿、黄芩(酒炙)、薄荷、钩藤、车前子(盐制)。
功能主治:健胃导滞,消积化虫。用于小儿蓄乳宿食引起:胸膈满闷,积聚痞块,虫积腹痛,面黄肌瘦,消化不良,躁烦口渴,不思饮食。 - 健儿疳积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
药物组成:榧子、使君子肉、雷丸、苦楝皮、海螵蛸、小茴香(炒)、莲子、徐长卿、炉甘石(煅,水飞)、鸡内金(炒)。
功能主治:健胃导滞,消积化虫。用于小儿蓄乳宿食引起:胸膈满闷,积聚痞块,虫积腹痛,面黄肌瘦,消化不良,躁烦口渴,不思饮食。 - 小儿康颗粒(《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
药物组成:榧子、太子参、葫芦茶、山楂、乌梅、蝉蜕、白芍、麦芽、槟榔、陈皮、茯苓、白术。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导滞,驱虫止痛,安神定惊。用于食滞虫病,烦躁不安,精神疲倦,脘腹胀满,面色萎黄。 - 婴儿消食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
药物组成:榧子、红参、大黄、槟榔、使君子仁麦芽(炒)、三棱(醋炙)、枳实(炒)、莪术(醋炙)、山楂、牵牛子(炒)、胡黄连、鸡内金(炒)、芦荟、朱砂、冰片。
功能主治:消食健脾。用于小儿停食伤乳,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停滞作泻食火疳积。 - 儿童清热导滞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 年版)
药物组成:榧子、醋鸡内金、莪术(醋炙)、厚朴(姜炙)、枳实、焦山楂、青皮(醋炙)、法半夏、六神曲(焦)、麦芽(焦)、槟榔(焦)、使君子仁、胡黄连、苦楝皮、知母、青蒿、黄芩(酒炙)、薄荷、钩藤、车前子(盐炙)。
功能主治:健胃导滞,消积化虫。用于食滞肠胃所致的疳症,症见不思饮食、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烦躁口渴、胸膈满闷、积聚痞块,亦用于虫积腹痛。
榧子的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