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药材库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编辑人:中药网 发布时间:2022-09-30 14:06:43 查看次数:181

中药名称:豆蔻

豆蔻的名称:

豆蔻

豆蔻 为姜科植物白豆蔻 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 或爪哇白豆蔻 Amomum compacum Soland ex Maton 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 “原豆蔻” 和 “爪哇白豆蔻”。

豆蔻的出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豆蔻的所属植物:

豆蔻的图鉴:

豆蔻功效

豆蔻的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白豆蔻原产于泰国、埔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亦有引种栽培,尤以海南万宁、琼海、保亭、定安、文昌、屯昌等及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勐海、勐腊等地最为适宜;爪哇白豆蔻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我国云南、海南亦有引种栽培,尤以海南万宁和云南西双版纳景洪最为适宜。白豆蔻的道地产区为泰国,爪哇白豆蔻的道地产区为印度尼西亚。

豆蔻的采收加工

待果实大量成熟时,用剪刀剪下果穗。晒干即可。

豆蔻的炮制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豆蔻的性状特征

  • 白豆蔻:呈类球形,直径 1.2~1.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 3 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 3 室,每室含种子约 10 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 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 印尼豆蔻: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 均以个大饱满、果皮薄而完整,皮色洁白,气味浓者为佳。

豆蔻的化学成分

豆蔻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此外还含有色素、淀粉和少量皂苷等。豆蔻的挥发油成分为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原豆蔻仁药材及其饮片含挥发油不得少于 5.0%(ml/g);印尼白蔻仁药材及其饮片不得少于 4.0%(ml/g);本品药材及其饮片按干燥品计算,豆蔻仁含桉油精 (C10H18O) 不得少于 3.0%。

豆蔻的药理毒理

  1. 止呕:腹腔注射顺铂致呕吐模型水貂灌胃给予白豆蔻水煎液,每日 1 次,连续 2d,能显著延长模型水貂呕吐潜伏期,减少呕吐次数。
  2. 抗肿瘤:人胃癌 SGC-7901 细胞移植瘤小鼠灌胃豆蔻提取物 1.0g/kg,每日 1 次,连续 4 周,可明显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微血管密度抑制模型小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
  3. 保肺:采用烟熏联合常温及冰水游泳联合服用冰水多因素复合制备大鼠肺阳虚模型,模型大鼠灌胃豆蔻水提物 0.45g/kg,每日 1 次,连续 24d,能不同程度调节肺功能指标(呼吸时间、呼吸周期、呼吸频率、呼吸气量、呼吸速度、呼吸峰值流速、气道阻力),减少血清 TXB2 的含量。
  4. 抗菌: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豆蔻精油体外 37℃作用 24~48h,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谷草芽孢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和肠道沙门菌、痢疾志贺菌及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的生长和增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IC 为 > 5.0mg/ml,无法测定其 MBC;对白色葡萄球菌的 MIC 为 5.0mg/ml,MBC 为 5.0mg/ml;对谷草芽孢杆菌的 MIC 为 2.5mg/ml,MBC 为 5.0mg/ml;对肠道沙门菌的 MIC 为 2.5mg/ml,MBC 为 5.0mg/ml;对痢疾志贺菌的 MIC 为 1.25mg/ml,MBC 为 2.5mg/ml;对大肠埃希菌的 MIC 为 2.5mg/ml,MBC 为 2.5mg/ml。
  5. 抗炎:从豆蔻中提取的二萜类化合物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 RAW264.7 巨噬细胞产生 NO,其 IC50 为 36.2μmol/L。
  6. 安全性评价:小鼠一次性灌胃豆蔻水煎液 160g/kg,观察 2 周,未出现死亡及异常现象;以食用精制油为溶剂制备的豆蔻油具有一定的毒性,灌胃雌鼠的 LD50 为 2.148g/kg,雄鼠的 LD50 为 2.211g/kg。豆蔻水煎液对体外小鼠 BALB/c 3T3 细胞、仓鼠 CHL 细胞及人 SL-7 二倍体细胞具有一定毒性,中性红吸收法测定 IC50 分别为 100、320、320mg/ml:MTT 法测定无细胞毒性;集落形成法测定仅对小鼠 BALB/c 3T3 细胞、仓鼠 CHL 细胞有毒性,IC50 分别为 8.8、10.4mg/ml;豆蔻油集落形成法测定 IC50 分别为 BALB/c 3T3 细胞 1.5mg/ml 及 CHL 细胞 1.9mg/m。小鼠淋巴瘤细胞 TK 基因突变毒性试验、骨髓微核试验、Ames 试验均显示豆蔻水煎液及豆蔻油无致突变毒性。

豆蔻的药性

辛,温。归肺、脾、胃经。

豆蔻的功能主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豆蔻的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脾胃湿阻气滞证:本品味辛芬芳,可化湿浊,行滞气。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可与砂仁、木香、丁香等药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匀气散治寒湿偏胜,气机阻滞之腹满胀痛者,可与干姜、厚朴、苍术等配伍;治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者,则宜与黄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如《太平圣惠方》白豆蔻丸。
    2. 湿温初起,胸闷不饥:本品温而不燥,辛散入上、中二焦而宣化湿邪,故常用于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若湿邪偏重者,与杏仁、薏苡仁等同用,如《温病条例》三仁汤;若热重于湿者,与黄芩、滑石等同用,如《温病条例》黄芩滑石汤。
    3. 呕吐:本品能行气宽中,温胃止呕,尤以胃寒湿阻气滞呕吐为宜,可研为末单服,或与藿香、半夏等同用,如《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治小儿胃寒,吐乳不食,可与砂仁、甘草等研末同服。本品止呕亦可用于妊娠,噎膈呕吐。
  2. 临床新用:豆蔻可用于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豆蔻的用法用量

3~6g,后下。

豆蔻的成药例证

  1. 舒肝健胃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五册》)
    药物组成:香附、柴胡、枳壳、厚朴、槟榔、陈皮、青皮、牵牛子、豆蔻、鸡内金、檀香、香橼、白芍、延胡索、五灵脂。
    功能主治:疏肝开郁,导滞和中。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
  2. 丁蔻理中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党参、干姜、白术、丁香、豆蔻、甘草(炙)。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补脾健胃。用于脾胃虚寒,脘腹挛痛,呕吐泄泻,消化不良。
  3. 六味木香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木香、豆蔻、荜茇、石榴皮、闹羊花、栀子。
    功能主治:开郁行气止痛。用于寒热错杂、气滞中焦所致的胃脘痞满疼痛,吞酸嘈杂,嗳气腹胀,腹痛,大便不爽。

豆蔻的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点击

  • 龙骨

    龙骨

    名称:龙骨龙骨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前者习称 “龙骨”,后者习称 “五花龙骨”。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其道地产区为山西德保县,亦主产于山西榆次,河南安阳,陕西神木、勉县,甘肃灵台。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等地亦产

  • 槲寄生

    槲寄生

    名称:槲寄生槲寄生 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 Viscum coloratum (Komar.) Nakai 的干燥带叶茎枝。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主要为野生品。全国大部分省区均产,仅新疆、西藏、云南、广东不产。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采收加工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

  • 积雪草

    积雪草

    名称:积雪草积雪草 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 Centella asiatica (L.) Urb 的干燥全草。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主要为野生品,栽培品亦有。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在陕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区亦有分布。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泥沙,晒干。炮制除去

  • 罂粟壳

    罂粟壳

    名称:罂粟壳罂粟壳 为罂粟科植物罂粟 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成熟果壳。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以栽培品为主。原产南欧,我国青海、西藏、四川、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有关药物研究单位有栽培。印度、缅甸、老挝及泰国北部也有栽培。建于甘肃省武威市、张掖市、金

  • 绵马贯众

    绵马贯众

    名称:绵马贯众绵马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粗茎鳞毛蕨图鉴:产地主要为栽培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及北京等地。采收加工秋季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去泥沙,晒干。炮制绵马贯

  • 蝉蜕

    蝉蜕

    名称:蝉蜕蝉蜕 为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 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主要为野生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黄淮海辽平原为主,其道地产区为山东鄄城、郓城、济宁、诸城、临沂、日照、聊城,河南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