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伸筋草
伸筋草的名称:
伸筋草
伸筋草 为石松科植物石松 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 的干燥全草。
伸筋草的出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伸筋草的所属植物:
伸筋草的图鉴:
伸筋草的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主产于湖北、浙江、贵州、四川、福建等地。
伸筋草的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伸筋草的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伸筋草的性状特征
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 2m,直径 1~3mm,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状分枝。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长 3~5mm,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易碎断。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气微,味淡。
伸筋草的化学成分
伸筋草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类、三萜类、蒽醌类和挥发油类成分。伸筋草的生物碱类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伸筋草的药理毒理
- 抗炎:2g/ml 伸筋草煎剂灌胃给予 100% 二甲苯涂擦致耳肿胀小鼠,0.3ml / 只,灌胃 1 次,能减轻小鼠耳朵肿胀度;等剂量给灭菌干棉球植入致肉芽肿小鼠灌胃给药,0.3ml / 只,连续 7d,能减少棉球肉芽肿重量。
- 镇痛:2g/ml 伸筋草煎剂灌胃给予小鼠,0.3ml / 只,连续 3d,能减少 0.6% 醋酸腹腔注射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也能增加热板法试验中小鼠的痛阈值。
- 调节免疫:2g/ml 伸筋草煎剂按 0.3ml/(只・d) 腹腔注射给予硫唑嘌呤致免疫超常模型小鼠灌胃,连续 3d,可降低血清溶血素水平,可抑制亢进的体液免疫作用;2g/ml 伸筋草煎剂按 0.3ml/(只・d 对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致免疫超常模型小鼠灌胃,连续 3d,可双向调节免疫超常和免疫抑制的小鼠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作用。
- 其他药理作用伸筋草氯仿提取物按 4.448.89g/(kg・d) 灌胃给予弗氏完全佐剂 0.1ml / 只右后足跖部位和 0.05ml / 只尾巴 1/3 交界处皮下注射致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连续 21d,可降低大鼠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也可降低细胞因子 TNF-α、IL-1β、IL-6 的含量。
伸筋草的药性
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伸筋草的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伸筋草的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 风湿痹痛:伸筋草味辛、性温,辛能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温能祛风散寒,故可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跌打损伤等。风湿痹痛:治风湿筋骨痛,可单用;肌肤麻木:治风湿,皮肤不仁,可与黄芪、五加皮、威灵仙同用;跌打损伤:治跌打损伤,伤处瘀肿疼痛,可与三七、蒲黄同用。
- 气结胃痛:本品味微苦、辛,入肝经,可下气可与郁金、丹参、川楝子、延胡索同用,治疗气痛。
- 痰喘:本品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祛痰止咳。可用于治疗痰喘。
- 水肿:本品能消肿,除风湿。可与槟榔同用,治水肿证。
伸筋草的用法用量
3~12g。
伸筋草的成药例证
- 根痛平片(《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骨伤科分册》)
药物组成:伸筋草、白芍、狗脊(砂烫去毛)、续断、地黄、红花、乳香(醋炙)、没药(醋炙)、桃仁、牛膝、葛根、甘草。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止痛。用于风寒阻络所致颈椎病,症见肩颈疼痛、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等。 - 三蛇药酒(《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
药物组成:鸟梢蛇(鲜、去头、内脏及皮、川木香、银环蛇 (鲜、去头、内脏及皮)、牛膝、眼镜蛇(鲜、去头、内脏及皮)、大血藤、杜仲、山木通、草乌(制)、威灵仙、川乌(制)、南沙参、陈皮、寻骨风、独活、当归、石南藤、黄精(制)、南蛇藤、乌药、石菖蒲、白芷、伸筋草、川芎、桑寄生、桂枝、锁阳、甘草、大枣、香加皮。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等症。 - 养血荣筋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当归、鸡血藤、油松节、赤芍、续断、桑寄生、铁丝威灵仙(酒炙)、伸筋草、透骨草、何首乌(黑豆酒炙)、补骨脂(盐炒)、党参、白术(麩炒)、陈皮、木香、赤小豆。
功能主治:养血荣筋,祛风通络。用于跌打损伤,症见筋骨疼痛、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不利。 - 关节风痛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
药物组成:豨莶草、狗脊、伸筋草、秦艽、鸡血藤、防己、老鹳草、桑枝、五加皮、独活。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湿性筋骨酸痛,关节痛,四肢麻木。 - 疏痛安涂膜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透骨草、伸筋草、红花、薄荷脑。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中经络、脉络瘀滞所致的头面疼痛、口眼㖞斜,或跌打损伤所致的局部肿痛;头面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见上述证候者。
伸筋草的注意事项
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伸筋草的贮藏
置干燥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