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药材库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编辑人:中药网 发布时间:2022-09-30 14:06:43 查看次数:228

中药名称:地黄

地黄的名称:

地黄

地黄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地黄的出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地黄的所属植物:

地黄

地黄的图鉴:

地黄功效地黄地黄

地黄的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其道地产区为河南古怀庆府地区,即现在的修武、武陟、温县、孟县、博爱等县区;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等亦有栽种。建于河南省武陟县西陶镇,大封镇董宋村、寨上村,温县招贤乡,孟州化工镇,温县赵堡镇东坪滩村、南平皋村、黄河滩,温县温泉镇滩陆庄村、张庄村、黄河滩,温县南张羌朱家庄;荥阳市汜水镇口子村、南屯村;东阿县牛角店镇朱圈村、周门前村、董圈村,陈集乡胡庄村,姜楼镇徐楼村,大桥镇康韩村、小生村等地的地黄 GAP 种植基地已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验收。

地黄的采收加工

秋季 10 月份,地上叶片逐渐枯黄,选晴天挖出根茎,抖净泥土,除掉须根,再根据不同炮制方法进行加工。

地黄的炮制

  • 鲜地黄:洗净后,沙埋贮存待用。
  • 生地黄:洗净捞出焖润,切片生晒,火烘均可,边烘晒边发汗,至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

地黄的性状特征

  •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 8~24cm,直径 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 6~12cm,直径 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

地黄的化学成分

地黄的主要成分是单萜、多糖,还含有苯乙醇及其苷、三萜、黄酮、酚酸、木脂素、香豆素等。地黄的单萜、多糖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地黄药材及其饮片按干燥品计算,梓醇 (C13H22O10) 不得少于 0.2%;毛蕊花糖苷 (C29H36O15) 不得低于 0.02%。

地黄的药理毒理

  1. 保护血管内皮:梓醇按 0.1、1、10μg/ml 的剂量给过氧化氢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模型给药,可增加内皮 Bcl-2、p-Akt 和 p-Bad 的表达,抑制 Bax 的表达,激活 PI3K/Akt-B 阿尔茨海默病信号转导通路,减轻内皮 LDH、MDA 的释放,增加 SOD 的浓度,增加 ROS,明显改善内皮功能及心肌功能。
  2. 抗脑缺血:梓醇按 1、5、10mg/kg 的剂量给开颅电凝法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腹腔注射,术后 6h 注射 5mg/kg 进行干预,每日 1 次,连续 7d,中、高剂量可明显恢复大鼠的姿势反射及肌力,明显上调 GAP-43 蛋白表达,促进轴突再生,加速其神经功能恢复。
  3. 降血糖、降血脂:地黄粗多糖按 300mg/kg 给腹腔注射四氧嘧致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4 周,可显著增加体重,可降低小鼠的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梓醇按 0.1mg/kg 给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外周静脉注射,可增强大鼠比目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促进肝糖原合成,增加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4. 抗炎:地黄多糖提取物按 200μg/ml 给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给药,可上调小鼠树突状细胞 CD40、CD80、CD83、CD86 和 MHC Ⅱ 分子的表达,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增强宿主免疫;地黄多糖按 100μg/ml 给原代培养 4~6 周 ICR 小鼠骨髓组织给药,可显著刺激其淋巴细胞增殖和 T 细胞的生长速度,上调 T 淋巴细胞中 IL-2 和 IFN-γ 的生成,增强免疫。
  5. 抗肿瘤:低分子量地黄多糖按 20、40mg/kg 给 Lewis 肺癌小鼠灌胃给药,连续 8d,可明显增加癌组织内 p53 基因的表达。
  6. 抗骨质疏松:梓醇按 1×10-7~1×10-9mol/L 给骨细胞株 MC3T3-E1 细胞给药,培养 24、48h,均可促进成骨细胞株 MC3T3-E1 细胞增殖;梓醇按 1×10-5~1×10-6mol/L 给骨细胞株 MC3T3-E1 细胞给药,培养 48、72h,可提高成骨细胞株 MC3T3-E1 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梓醇按 1×10-5~1×10-6mol/L 给骨细胞株 MC3T3E1 细胞给药,培养 8、12d,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 MC3T3-E1 骨钙素合成和分泌;梓醇按 1×10-5~1×10-6mol/L 给骨细胞株 MC3T3-E1 细胞给药,培养 19d,可增加成骨细胞株 MC3T3-E1 细胞的矿化结节数目。

地黄的药性

  • 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地黄的功能主治

  •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地黄的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热入营血,斑疹吐衄:本品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营、凉血、止血之要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舌绛,常与水牛角、玄参等同用,如《温病条辨》清营汤;若血热妄行、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常与水牛角、赤芍、丹皮配伍,如《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若血热吐衄便血、崩漏下血、血色鲜红,亦可与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配用,如《妇人良方》四生丸;若血分热盛、吐血脉数,又可与牡丹皮、焦山栀、三七等配伍,如《医学心悟》生地黄汤。
    2. 阴虚内热,潮热盗汗:本品甘寒质润、入肾经,又能滋阴降火。用于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邪伏阴分,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常与鳖甲、青蒿、知母等同用,如《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若阴虚火旺,可与丹皮、知母、地骨皮等配伍,如《古今医统》地黄膏;若肺阴亏损,虚劳干咳,咽燥咯血,常与人参、茯苓、白蜜同用,如《洪氏集验方》琼玉膏。
    3.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本品甘寒质润,又具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之效。用于热病伤阴、口干咽燥、烦渴多饮,常与玉竹、麦冬、沙参同用,如《温病条辨》益胃汤;用于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多于天花粉、黄连、藕汁等配用,如《丹溪心法》消渴方;若暑热伤阴,肾水不能上济,而口渴引饮,可与山药、黄芪、山茱萸等配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滋滕饮;若温病伤津,大便燥结、咽干口渴,常与玄参、麦冬同用,如《温病条辨》增液汤。
  2. 临床新用:地黄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2 型糖尿病。

地黄的用法用量

  • 鲜地黄:12~30g。
  • 生地黄: 10~15g。

地黄的成药例证

  1. 润肺止咳胶囊(《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内科肺系(二)分册》)
    药物组成:百部(蜜炙)、生地黄、麦冬、芦根、黄芩、苦杏仁、枇杷叶(蜜炙)、桔梗、浙贝母、甘草。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用于肺热燥咳,或热病伤阴所致咳嗽。
  2. 润燥止痒胶囊(《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分册》)
    药物组成:何首乌、制何首乌、生地黄、桑叶、苦参、红活麻。
    功能主治: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热毒蕴肤所致的痤疮肿痛,热结便秘。
  3. 三九胃泰颗粒(《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一册(中药保护)》)
    药物组成: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生地黄、白芍。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行气健胃。用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
  4. 银屑灵(《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药物组成:苦参、甘草、白鲜皮、防风、土茯苓、蝉蜕、黄柏、生地黄、金银花、赤芍、连翘、当归。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用于银屑病。
  5. 龟苓膏(《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四册》)
    药物组成:龟(去内脏)、生地黄、土茯苓、绵茵陈、金银花、甘草、火麻仁。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降火除烦,清利湿热,凉血解毒。用于虚火烦躁,口舌生疮,津亏便秘,热淋白浊,赤白带下,皮肤瘙痒,疖肿疮疡。

地黄的贮藏

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点击

  • 竹茹

    竹茹

    名称:竹茹竹茹 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 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t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 或淡竹 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

  • 龙骨

    龙骨

    名称:龙骨龙骨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前者习称 “龙骨”,后者习称 “五花龙骨”。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其道地产区为山西德保县,亦主产于山西榆次,河南安阳,陕西神木、勉县,甘肃灵台。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等地亦产

  • 皂角刺

    皂角刺

    名称:皂角刺皂角刺 为豆科植物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皂荚图鉴:产地主要为野生品,栽培品亦有。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贵州、陕西、江西、甘肃等地均产。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

  • 鹿角

    鹿角

    名称:鹿角鹿角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主要为养殖品。梅花鹿道地产区为吉林双

  • 青黛

    青黛

    名称:青黛青黛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出处:《中国临

  • 桂枝

    桂枝

    名称:桂枝桂枝 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其道地产区为广西防城、平南、苍梧,广东高要等,海南、云南、福建、四川等地亦产。采收加工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