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茜草
茜草的名称:
茜草
茜草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 Rubia cordifolia L. 的干燥根和根茎。
茜草的出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茜草的所属植物:
茜草
茜草的图鉴:
茜草的产地
栽培品和野生品均有。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四川(北部)和西藏(昌都地区)等地。
茜草的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茜草的炮制
- 茜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 茜草炭:取茜草片或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茜草的性状特征
- 茜草: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 10~25cm,直径 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和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 茜草炭:形如茜草片或段,表面黑褐色,内部棕褐色。气微,味苦、涩。
茜草的化学成分
茜草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类、萘醌类、糖类等成分。茜草的蒽醌类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大叶茜草素 (C17H15O4) 不得少于 0.40%,羟基茜草素 (C14H8O5) 不得少于 0.10%;本品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大叶茜草素 (C17H15O4) 不得少于 0.20%,羟基茜草素 (C14H8O5) 不得少于 0.080%。
茜草的药理毒理
- 止血:茜草和茜草炭水煎液按 5、10g/kg 对大鼠灌胃给药,连续 7d,可提高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10g/kg 剂量作用更显著。
- 抗炎:茜草水煎液按 2.5、10g/kg 对小鼠灌胃给药,每天 1 次,连续 5d,末次给药 0.5h 后,于小鼠左耳涂抹二甲苯,1h 后观测左右两耳的差异,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
- 镇痛:茜草水煎液按 2.5、10g/kg 对小鼠灌胃给药,每天 1 次,连续 7d,末次给药 1h 后,腹腔注射新配制的冰醋酸,10g/kg 可提高小鼠首次扭体反应潜伏期和减少其次数,2.5g/kg 亦有明显作用。
茜草的药性
苦,寒。归肝经。
茜草的功能主治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仆肿痛。
茜草的临床应用
- 临床常用
- 出血证:本品性寒入肝经血分,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化瘀。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证,轻者单用,重者可配小蓟、白茅根、山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如《十药神书》十灰散。治大肠蕴热之肠风便血,常配黄芩、地榆、槐角等药,以清肠凉血止血。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药,以凉血止崩。若气虚不摄、冲任虚损、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黄芪、山萸肉、乌贼骨等药,以补气摄血、收涩固脱。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肿痛,兼热者尤宜。
- 瘀血证:本品能行瘀滞,通经络,治跌打损伤瘀肿,常配红花、续断、骨碎补等药,以活血消肿疗伤;用于风湿痹痛,茜草活血通经,故亦治风湿痹痛,若属热痹者,常配忍冬藤、络石藤、秦艽等药,以清热通络止痛;属风寒湿痹者,又当与川乌、独活、海风藤同用,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痹。
茜草的用法用量
6~10g。
茜草的成药例证
- 鼻渊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苍耳子、辛夷、金银花、茜草、野菊花。
功能主治:祛风宣肺,清热解毒,通窍之痛。用于鼻塞鼻渊,通气不畅,流涕黄浊,嗅觉不灵,头痛,眉棱骨痛。 - 宫宁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茜草、蒲黄、三七、地榆、黄芩、地黄仙鹤草、海螵蛸、党参、白芍、甘草。
功能主治:化瘀清热,固经止血。用于瘀热所致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 十灰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
药物组成:大蓟、小蓟、茜草、栀子、牡丹皮、棕榈、侧柏叶、白茅根、大黄、荷叶。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用于男女吐血,血崩及切血出不止诸症。 - 外用止咳散(《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内科肺系(二)分册》)
药物组成:地龙、麻黄、茜草、桔梗。
功能主治:宣肺祛痰,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或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 - 乌兰三味汤散(《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
药物组成:紫草茸、茜草、枇杷叶。
功能主治:清血热。用于肺、肾损伤性热,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膀胱刺痛,尿频尿痛。
茜草的贮藏
置干燥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