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药材库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编辑人:中药网 发布时间:2022-09-30 14:06:43 查看次数:213

中药名称:川楝子

川楝子的名称:

川楝子

川楝子 为楝科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干燥成熟果实。

川楝子的出处:

《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川楝子的所属植物:

川楝子的图鉴:

川楝子功效YP-川楝子-0.JPGYP-川楝子-1.JPG

川楝子的产地

主要为栽培品。其道地产区为四川邛崃、宜宾、达州,重庆万州等地。亦主产于四川大邑、双流、金堂、泸州、乐山,贵州安顺的平坝、镇宁,云南楚雄、元谋、宜良等地。贵州、湖南、湖北、河南、甘肃等地亦有分布。

川楝子的采收加工

冬季果实成熟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川楝子的炮制

  • 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 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炒至表面焦黄色。

川楝子的性状特征

  • 川楝子:呈类球形,直径 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 6~8 条纵棱,内分 6~8 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 1 粒。气特异,味酸、苦。
  • 炒川楝子:呈半球状、厚片或不规则的碎块,表面焦黄色,偶见焦斑。气焦香,味酸、苦。

川楝子的化学成分

川楝子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类,还含有挥发油、黄酮及多糖。川楝子的三萜类为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本品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川楝素 (C30H38O11) 应为 0.060%~0.20%;本品饮片炒川楝子含川楝素 (C30H38O11) 应为 0.040%~0.20%。

川楝子的药理毒理

  1. 驱虫:川楝素 10、5、2.5、1.25、0.265μg/ml 放入蛔虫,以自主活动、刺激活动、停止活动为观测指标,对猪蛔虫成虫的杀虫活性较强。
  2. 抗肿瘤:川楝素提取物终浓度 5、10、20、30、40nmol/L,显著抑制 K562 细胞增殖,显著诱导 K562 细胞凋亡,并呈时间依赖性。
  3. 镇痛抗炎:生川楝子、焦川楝子、盐川楝子 20g/kg 灌胃 50min 后,显著增长热传导引起疼痛反应小鼠模型舔后足所需时间;显著减少醋酸所致疼痛小鼠模型的扭体反应次数;显著降低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耳肿胀程度。
  4. 抗生育:雄性 SD 大鼠两侧附睾尾部注射川悚子油 100μg / 侧,10d,大鼠附睾注射川楝子油后,生精细胞相对减少,非生精细胞相对增加,降低生育率。0.2ml 有生育力的 SD 大鼠附睾尾部精子和 0.5ml 川楝子油混合于试管中,20s 内可使精子丧失活力且不可恢复。
  5. 安全性评价:小鼠灌服川楝子水提醇沉物的 LD50 为 200g 生药 /kg。川楝子 166g 生药 /kg 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升高血清 ALT 和 AST 水平。川楝子以 90g 生药 /kg 灌胃 1~2h 后多数大鼠出现活动减少,ALT、AST 水平显著升高,在 2h 时达到高峰。小鼠灌服川楝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 LD50 为 82.85g/kg 小鼠灌胃川楝子石油醚提取物、酒精提取物及水提物的最大耐受量分别为:133.2g/kg122.0g/kg,52.0g/kg。

川楝子的药性

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川楝子的功能主治

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川楝子的临床应用

  1. 临床常用
    1. 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川楝子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常与延胡索配伍,用于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子散;治肝胃气痛,与延胡索同用,或以金铃子散与四逆散合用;治疝气痛,以治疗热疝为宜,常与延胡索、香附、橘核、芒果核同用;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木香、吴茱萸同用,如《医方简义》导气汤。
    2. 虫积腹痛:川楝子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常与槟榔、使君子同用。
    3. 此外,川楝子苦寒有毒,能清热燥湿,杀虫而疗癬。可用焙黄研末,以油调膏,外涂治头癣、秃疮。

川楝子的用法用量

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川楝子的成药例证

  1. 慢肝养阴胶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
    药物组成:北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五味子、当归、地黄、党参、桂枝、人参。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滋补肝肾。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综合征。
  2. 苏南山肚痛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五册》)
    药物组成:白芍、川楝子、陈皮、木香、香附(制)、血竭、甘草、丹参、郁金、乳香(炒)、没药(炒)。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用于肚痛,食滞腹痛,胃痛,月经痛,小肠疝气痛,胁痛。
  3. 阴虚胃痛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川楝子、石斛、玉竹、白芍、甘草。
    功能主治:养阴益胃,缓急止痛。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4. 痛经宁糖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
    药物组成:当归(炒)、香附(制)、白芍(炒)、延胡索(炒)、川芎(炒)、甘草(炙)、丹参、川楝子(炒)、红花。
    功能主治: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前、行经期腹痛。

川楝子的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川楝子的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点击

  • 竹茹

    竹茹

    名称:竹茹竹茹 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 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t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 或淡竹 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

  • 龙骨

    龙骨

    名称:龙骨龙骨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前者习称 “龙骨”,后者习称 “五花龙骨”。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其道地产区为山西德保县,亦主产于山西榆次,河南安阳,陕西神木、勉县,甘肃灵台。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等地亦产

  • 皂角刺

    皂角刺

    名称:皂角刺皂角刺 为豆科植物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皂荚图鉴:产地主要为野生品,栽培品亦有。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贵州、陕西、江西、甘肃等地均产。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

  • 鹿角

    鹿角

    名称:鹿角鹿角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主要为养殖品。梅花鹿道地产区为吉林双

  • 青黛

    青黛

    名称:青黛青黛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出处:《中国临

  • 桂枝

    桂枝

    名称:桂枝桂枝 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出处:《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所属植物:图鉴:产地主要为栽培品,野生品亦有。其道地产区为广西防城、平南、苍梧,广东高要等,海南、云南、福建、四川等地亦产。采收加工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