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梅核仁
梅核仁的药材名称
梅核仁
梅核仁的拼音名称
meiheren
梅核仁的别名
梅核仁
梅核仁的科属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种仁。
梅核仁的产地
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梅核仁的性味
梅核仁的性味归经
酸;平;无毒.归肺;心;肝;大肠经
梅核仁的功能主治
祛暑清络;益肝明目;清热化湿。主暑气霍乱;烦热;视物不清
梅核仁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梅核仁的附方
1.治妇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绝产: 梅核仁、辛夷各一升,葛上亭长七枚,泽兰子五合,溲疏二两,藁本一两。上六味,末之,蜜和丸。先食,服如大豆二丸,日三,不知稍增。(《千金方》承泽丸)
2.治代指: 梅核中仁熟捣, 以淳苦酒和敷之。(《肘后方》)
梅核仁的采收储藏
将成熟的果实,除去果肉,砸开核,取种仁晒干。
梅核仁的化学成份
乌梅仁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约0.5%,梅仁含约4.3%。
梅核仁的原形态
梅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梅核仁的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梅核仁的各家论述
1.《吴普本草》:明目,益气。
2.《药性论》:除烦热。
3.《本经逢原》:清妇人子脏中风气积滞。
4.《本草求原》:治暑气霍乱。
梅核仁的摘录
《中华本草》
梅核仁图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