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药名称大全

棕树根的功效与作用

拼音:ZongShuGen 功效:止血药 发布时间:2023-08-24 14:42:10 更新时间:2023-08-24 14:42:10

中药名称:棕树根

棕树根(《滇南本草》)

棕树根的功效与作用

棕树根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

棕树根采集

全年可采。

棕树根植物形态

棕树根植物形态

棕榈(《本草拾遗》),又名:棕(《山海经》),栟榈(杨孚《异物志》),棕衣树、百页草、定海针。

常绿乔木,高达15米。

杆圆柱形,不分枝。

叶簇生于杆顶,圆扇形,革质,长约70厘米,有皱摺,开展时掌状,深裂至叶片的中部以上,裂片具主脉,先端2尖裂,两面均光滑无毛;叶柄长可达1米以上,质坚硬,上面子坦,下面凸起呈棱形,或有时两面凸起,两侧边缘具刺,柄基部有抱茎的叶鞘,分裂为棕褐色纤维状毛(即棕衣),叶鞘脱落后,在杆上留下呈环状痕迹的节。

肉穗状花序短,自叶丛中抽出,下部有多数大形鞘状苞;花小,多数,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片,卵形,排列成2轮,外轮小于内轮,镊合状;雄蕊6,花药背着生,花丝极短;子房上位,雌蕊3,基部合生,1室,胚珠1。

核果球形或近肾形,直径7~9毫米,具短柄,常有宿存的花被片。

种子1,扁球形或肾形,暗灰色或淡黑色。

花期4~5月。

果期11~12月。

栽培于村边、溪边、田边、丘陵地或山地。

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根(棕树根)、心材(棕树心)、叶(棕榈叶)、花(棕榈花)、果实(棕榈子)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棕树根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涩,无毒。"

棕树根功用主治

    止血,祛湿,消肿解毒。治吐血,便血,血淋,血崩,带下,痢疾,关节痛,水肿,瘰疬,流注,跌打损伤。

  • 《滇南本草》:"治妇人血崩不止,又治大肠下血,男子五淋便浊。"
  •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经,祛湿。"
  • 《四川中药志》:"养血收敛,涩肠止痢。治吐血,肠风下血,崩、带,跌打损伤及腰痛。"

棕树根的主要功效和作用:

  • 改善前列腺健康: 棕树根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前列腺健康,特别是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症状。它可以减轻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与前列腺问题相关的不适症状。
  • 抗雄激素作用: 棕树根中含有一些植物化合物,被认为能够抑制雄激素的生物活性,从而减轻前列腺组织的增生。
  • 抗炎作用: 棕树根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帮助减轻与前列腺问题相关的炎症症状。
  • 改善头发健康: 一些人认为棕树根可以改善头发的生长和健康,因此它有时被用于治疗脱发问题。

棕树根用法与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
  • 外用:煎水洗。

棕树根选方

  1. 治吐血:棕树根烧灰,兑童便、白糖,空心服。(《四川中药志》)
  2. 治血淋:棕榈根一两。炖猪精肉食。(《湖南药物志》)
  3. 治遗精:棕榈根五钱。水煎,白糖冲服。(《湖南药物志》)
  4. 治赤白痢:棕榈根、六合草、红斑鸠窝各二两。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5. 治久痢:棕树根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6. 治阴挺:棕桐根四两,猪精肉四两。久煮去药,食肉与汤,连食三至五次。(《湖南药物志》)
  7. 治四肢关节痛:棕榈根五钱,白果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8. 治蛇咬:棕榈根、鱼腥草、桑白皮各三钱。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9. 治流注(寒性脓肿):棕树根、桃树根、松树根、胡颓子根各适量。水煎,冲洗患部;药渣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10. 治瘰疬:棕树根、算盘子根、乌桕根各一两。水煎,肉汤对服。(《江西草药》)
  11. 治水肿:棕树鲜根一两,腹水草、薏苡根各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12. 治蛔虫病:棕树根、薏苡根、苦楝皮、兰花根各三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13. 治睾丸肿大:棕树根三钱,茅根一钱,淫羊藿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

中药图谱

  • 地稔根

    地稔根

    地稔根别名地菍根,原植物生于山野草坡及灌木丛中的酸性土上,分布于广东及长江流域以南等地。地稔根的功效与作用:活血通络、收敛止血。

  • 棕树根

    棕树根

    棕树根(学名:Serenoa repens),也被称为棕榈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产自北美洲。棕树根的性味为温,主要归经为膀胱经、肾经。

  • 铁苋

    铁苋

    铁苋菜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叶互生,卵状菱形至椭圆形,长2.5~8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齿,两面有毛或近于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极短,长2~10毫米,生于极小的苞片内;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苞片开展时肾形,长1~2厘米,合时如蚌,边缘有钝锯齿,基部心形;花萼4裂;无花瓣;雄蕊8;子房3室。蒴果小,三角状半圆形,被粗毛;种子卵形,长约2毫米,灰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生于旷野、路边较湿润的地方。分布黄河流域中下游及长江以南各地。

  • 红药子

    红药子

    毛脉蓼多年生蔓性草本。根状茎膨大成块状,木质。茎细长,中空,绿紫色,先端分枝。托叶鞘膜质,褐色,近乎透明。叶互生;叶柄长0.5~5厘米,上面具沟,下面具粘质乳头状突起或具微小纤毛;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6~11厘米,宽3~6厘米,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具明显小梗;花被白色或淡紫色,5裂,外侧裂片中脉具翅;雄蕊8;子房三棱状,柱头3,盾状。小坚果三棱形,黑紫色,为扩大的膜质翅的花被所包。花期夏季。生于山坡路旁、沟边、滩地及乱石堆中分布我国西北、东北和湖北、四川、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