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药材库 > 止血类

枸橘核的功效与作用

编辑人:中药网 发布时间:2022-10-13 15:16:23 查看次数:213

中药名称:枸橘核

枸橘核的药材名称

枸橘核

枸橘核的拼音名称

goujuhe

枸橘核的别名

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种子。

枸橘核的科属

臭橘子核

枸橘核的产地

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枸橘核的性味

枸橘核的性味归经

辛;平。归大肠经

枸橘核的功能主治

止血。主肠风下血

枸橘核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1.5-3g,每日2次。

枸橘核的采收储藏

果实成熟时,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备用。

枸橘核的化学成份

本品含柠檬烯(limonene),欧芹属素乙(imperatorin)和少量香柑内酯(bergapten)以及蔗糖(sucros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含脂肪油1.9%,其中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此外,本品尚含独活内酯(heraclenin),橙皮油内酯(aurapten)和6-甲氧基橙皮油内酯(6-methoxyaurapten)。

枸橘核的原形态

枸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无毛;分枝多,小枝呈扁压状。茎枝具腋生粗大的棘刺,长1-5cm,刺基部扁平。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长1-3cm,宽2-5mm;顶生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6cm,宽0.7-3cm,先端微凹或圆,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明显小锯齿;侧生小叶较小,椭圆状卵形,基部稍偏斜,幼嫩时在主脉上有短柔毛,具半透明油腺点。花白色,具短柄,单生或成对生于二年生枝条叶腋,常先叶开放,有香气;萼片5,卵状三角形,长5-6mm;花瓣5,倒卵状匙形,长1.5-3cm,宽0.5-1.5cm;雄蕊8-20或更多,长短不等;雌蕊1,子房近球形,密被短柔毛,6-8室,每室具数枚胚珠,花柱粗短,柱头头状。柑果球形,直径2-5cm,熟时橙黄色,密被短柔毛,具很多油腺,芳香,柄粗短,宿存于枝上。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7-10月。

枸橘核的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栽培于路旁、庭园作绿篱。

资源分布: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枸橘核的各家论述

《纲目》:肠风下血不止(枸橘核),同樗根白皮等分,炒,研,每服一钱,皂荚子煎汤调服。

枸橘核的摘录

《中华本草》

枸橘核图鉴

枸橘枸橘核枸橘叶枸橘核1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点击

  • 蚕茧

    蚕茧

    【药材名称】蚕茧【拼音名称】canjian【别名】蚕衣、茧黄、绵蚕、蚕茧壳【科属】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的茧壳。【产地】我国大部地区有产。【性味】【性味归经】甘;温。归脾经【功能主治】止血;止渴;解毒疗疮。主肠风便血;淋痛尿血;妇女血崩;消渴引饮;反胃吐食;痈疽脓成不溃;疳疮【中成药】共有 6 种中成药

  • 炮姜

    炮姜

    【药材名称】炮姜【拼音名称】Pao Jiang【别名】黑姜。【科属】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苦、涩,温。归脾、肝经。【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中成药】共有 41 种中成药使用炮姜: 加味八珍益母膏 参芪益母颗粒 痛经丸 暖胃舒乐片 理中片

  • 蚕蜕(蚕沙)

    蚕蜕(蚕沙)

    【药材名称】蚕蜕(蚕沙)【拼音名称】cantui(cansha)【别名】蚕退、马鸣退、佛退、蚕蜕皮、马明退、蚕退皮、蚕衣。【科属】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产地】我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性味】【性味归经】甘,平。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止血;退翳明目。主崩漏;带下;痢疾;肠风便血;

  • 棕榈炭

    棕榈炭

    【药材名称】棕榈炭【拼音名称】Zong Lv Tan【别名】棕榈皮、棕榈木皮、棕皮。【科属】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鞘纤维(即叶柄基底部之棕毛)。【产地】主产于广东、福建、云南、甘肃、贵州、浙江、台湾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功效】收敛止血。【中成药】共有 1 种中成药

  • 紫珠

    紫珠

    【药材名称】紫珠【拼音名称】Zi Zhu【别名】紫荆、紫珠草、止血草。【科属】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或紫珠的叶。【产地】杜虹花分布于陕西及河南南部至长江以南各省,紫珠分布于东南沿海各地。【性味】【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肝、肺、胃经。【功效】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中成药】共有 32 种中成药使用

  • 灶心土

    灶心土

    【药材名称】灶心土【拼音名称】Zao Xin Tu【别名】伏龙肝。【科属】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产地】全国农村均有。【性味】【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功效】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中成药】共有 1 种中成药使用灶心土: 小儿止泻安颗粒【应用】1、出血证。本品性温,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