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药材库 > 清热类

苦豆子的功效与作用

编辑人:中药网 发布时间:2022-10-05 16:46:46 查看次数:105

中药名称:苦豆子

苦豆子的药材名称

苦豆子

苦豆子的毒

苦豆子的拼音名称

Ku Dou Zi

苦豆子的别名

苦豆根、苦甘草

苦豆子的科属

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全草及种子

苦豆子的产地

生于田边、路旁、草地及河边。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及西藏等省区。

苦豆子的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胃、大肠经。

苦豆子的功效

清热燥湿,止痛杀虫。

苦豆子的中成药

共有 3 种中成药使用苦豆子: 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 阿娜尔妇洁液 苦豆子片 苦豆子油搽剂

苦豆子的应用

1、湿热泻痢。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止痢。治湿热痢疾,单用有效。

2、胃脘痛,吞酸。本品入胃经清胃火,可治疗胃热胃脘疼痛,吞酸,单用种子有效或配伍蒲公英、生姜同样。

3、湿疹、顽癣。该品功能清热燥湿、杀虫而可用治湿疹、顽癣,以其干馏油制为软膏外搽。

4、白带过多。取该品清热燥湿以止带,可以该品吞服有效。

5、疮疖、溃疡。该品既能清热,又能以毒攻毒,故可用治热毒疮疖、溃疡等证,可用该品适量砸碎,煎汤外洗患处。

苦豆子的用法用量

全草煎汤,1.5~3g。种子炒用,研末服,每次5粒。

苦豆子的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内服用量不宜过大。

苦豆子的采收加工

全草夏季采收,种子春季采收、干燥。全草生用,种子炒用。

苦豆子的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槐果碱、苦参碱、槐定碱、苦豆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

2、药理作用:从全草中提取的苦豆子总生物碱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癌、抗心律失常、抗溃疡、升高白细胞、平喘、解热、杀虫、镇静、抗病毒等作用;苦豆子散剂外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真菌及滴虫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所含苦参碱对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酶产物有抑制作用,此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有一定的意义;所含氧化苦参碱能明显增加正常蟾蜍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在强心的同时不增加心率。

苦豆子的临床应用

1、苦豆子散剂,外敷宫颈糜烂处,以无菌棉球填塞防其脱落,治疗宫颈糜烂有效。(《中国民间疗法》2000,10:33)

2、用苦豆子碱注射液肌注,同时用2%苦豆子总碱乳膏外敷患处,治疗银屑病有效。(《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2:79)

苦豆子图鉴

苦豆子苦豆子苦豆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点击

  • 鳖胆

    鳖胆

    【药材名称】鳖胆【拼音名称】biedan【别名】鳖胆【科属】为鳖科动物中华鳖或山瑞鳖的胆汁。【产地】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性味】【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经【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痔漏【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附方】 治痔疮痔漏:鳖胆一个,

  • 天葵子

    天葵子

    【药材名称】天葵子【拼音名称】Tian Kui Zi【别名】紫背天葵子、千年老鼠屎、金耗子屎、千年耗子屎、地丁子、天去子、野乌头子、散血珠、天葵根、一粒金丹。【科属】为毛茛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天葵的块根。【产地】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性味】【性味、归

  • 赪桐叶

    赪桐叶

    【药材名称】赪桐叶【拼音名称】chengtongye【别名】红蜻蜒叶【科属】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叶。【产地】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瘀;解毒消肿。主偏头痛;跌打瘀肿;痈肿疮毒【用法用量】

  • 芭蕉叶

    芭蕉叶

    【药材名称】芭蕉叶【拼音名称】bajiaoye【别名】芭蕉叶【科属】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产地】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地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性味】【性味】甘、淡,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主热病;中暑;水肿;脚气;痈肿;烫伤【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

  • 凤尾草

    凤尾草

    【药材名称】凤尾草【拼音名称】Feng Wei Cao【别名】鸡脚草、金鸡尾、井口边草、井边凤尾、井栏草、凤尾蕨、五指草。【科属】本品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产地】主产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北方的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也有分布。【性味】【性味、归经】苦,寒。【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中成药】

  • 通城虎

    通城虎

    【药材名称】通城虎【毒】【拼音名称】tongchenghu【别名】定心草、五虎通城、血蒌、一点血。【科属】为马兜铃科植物福德马兜铃的根或全草。【产地】分布广西、贵州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苦;辛;温;小毒。归肺、胃、肾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截疟。用于各种疔疮疖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