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药材库 > 清热类

鸡眼草的功效与作用

编辑人:中药网 发布时间:2022-10-05 16:46:46 查看次数:126

中药名称:鸡眼草

鸡眼草的药材名称

鸡眼草

鸡眼草的拼音名称

Ji Yan Cao

鸡眼草的别名

掐不齐、人字草、斑珠科、公母草、牛黄黄、炸古基、小蓄片、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花、土文花、满路金鸡、细花草、白斑鸠窝、鸳鸯草、夜关门、老鸦须、铺地龙、蚂蚁草、莲子草、花花草、夏闭草、小延边草、花生草、白扁蓄、小关门、瞎眼草、小号苍蝇翼、红骨丹、蚂蚁骨头草、鸡眼草。

鸡眼草的科属

为豆科植物鸡眼草的全草。

鸡眼草的产地

分布东北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鸡眼草的性味、归经

甘、淡,凉。入胃、大肠二经。

鸡眼草的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鸡眼草的中成药

共有 1 种中成药使用鸡眼草: 小儿肠胃康颗粒

鸡眼草的应用

1、用于湿热黄疸等症。本品清热解毒,并有利湿作用,配合茵陈、金钱草、田基黄等药同用,治疗湿热黄疸等症。

2、用于腹泻、痢疾。本品有利湿止泻作用,对于腹泻、痢疾都可应用。临床常配合马齿苋、车前草、辣蓼等同用。

鸡眼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鸡眼草的采收加工

7~8月采取,晒干或鲜用

鸡眼草的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鸡眼草叶含黄酮类、葡萄糖甙。

2、药理作用:鸡眼草水浸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仅醇浸液对弗氏痢疾杆菌显示微弱作用。长萼鸡眼草水浸液在体外对弗氏、舒氏、志贺氏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平板法)。

鸡眼草的临床应用

1、治中暑发痧:鲜鸡眼草150~200克。捣烂冲开水服。(选自《福建中草药》)

2、治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公母草35~50克。水煎服。年久肠风,须久服有效。(选自《中医药实验研究》)

3、治赤白久痢:鲜鸡眼草100克,凤尾蕨25克。水煎,饭前服。(选自《浙扛民间常用草药》)

4、治疟疾:鸡眼草50~150克。水煎,分二、三次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选自《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5、治小儿疳积:鸡眼草25克。水煎服。(选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治胃痛:鸡眼草50克。水煎温服。(选自《福建中草药》)

7、治跌打损伤:鸡眼草捣烂外敷。(选自《湖南药物志》)

鸡眼草图鉴

鸡眼草鸡眼草鸡眼草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点击

  • 鳖胆

    鳖胆

    【药材名称】鳖胆【拼音名称】biedan【别名】鳖胆【科属】为鳖科动物中华鳖或山瑞鳖的胆汁。【产地】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性味】【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经【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痔漏【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附方】 治痔疮痔漏:鳖胆一个,

  • 天葵子

    天葵子

    【药材名称】天葵子【拼音名称】Tian Kui Zi【别名】紫背天葵子、千年老鼠屎、金耗子屎、千年耗子屎、地丁子、天去子、野乌头子、散血珠、天葵根、一粒金丹。【科属】为毛茛科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天葵的块根。【产地】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性味】【性味、归

  • 赪桐叶

    赪桐叶

    【药材名称】赪桐叶【拼音名称】chengtongye【别名】红蜻蜒叶【科属】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叶。【产地】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瘀;解毒消肿。主偏头痛;跌打瘀肿;痈肿疮毒【用法用量】

  • 芭蕉叶

    芭蕉叶

    【药材名称】芭蕉叶【拼音名称】bajiaoye【别名】芭蕉叶【科属】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叶片【产地】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地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性味】【性味】甘、淡,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主热病;中暑;水肿;脚气;痈肿;烫伤【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

  • 凤尾草

    凤尾草

    【药材名称】凤尾草【拼音名称】Feng Wei Cao【别名】鸡脚草、金鸡尾、井口边草、井边凤尾、井栏草、凤尾蕨、五指草。【科属】本品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产地】主产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北方的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也有分布。【性味】【性味、归经】苦,寒。【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中成药】

  • 通城虎

    通城虎

    【药材名称】通城虎【毒】【拼音名称】tongchenghu【别名】定心草、五虎通城、血蒌、一点血。【科属】为马兜铃科植物福德马兜铃的根或全草。【产地】分布广西、贵州等地。【性味】【性味归经】苦;辛;温;小毒。归肺、胃、肾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截疟。用于各种疔疮疖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