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野甘草
野甘草的药材名称
野甘草
野甘草的拼音名称
yegancao
野甘草的别名
香仪、珠子草、假甘草、土甘草、假枸杞、四进茶、冰糖草、通花草、节节珠、米啐黄、竖枝珠仔草、万粒珠、叶上珠
野甘草的科属
为玄参科植物野甘草的全株。
野甘草的产地
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野甘草的性味
野甘草的性味归经
味甘;性凉
野甘草的功能主治
疏风止咳;清热利湿。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小便不利;脚气水肿;湿疹;痱子
野甘草的中成药
共有 3 种中成药使用野甘草: 清热感冒颗粒 灵源万应茶 清热感冒冲剂
野甘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涂。
野甘草的附方
1.治脚气浮肿:鲜野甘草一两,红糖一两。水煎,饭前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2.防治麻疹:野甘草水煎作茶饮,连服三天,(《闽南民间单药》)
3.治小儿肝火烦热:鲜野甘草五钱,酌加冰糖,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4.治湿疹,热痱:鲜野甘草捣汁外擦。(《广西中草药》)
5.治小儿外感发热,肠炎,小便不利:野甘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6.治肺热咳嗽:鲜野甘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7.治喉炎:鲜野甘草四两,捣汁调蜜服。
8.治丹毒:鲜野甘草二两,食盐少许,同捣烂,水煎服。(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野甘草的采收储藏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野甘草的化学成份
全草(地上部分)含生物碱1.6%、野甘草醇和抗糖尿病成分阿迈灵。根含甘露醇约1%,并含鞣质等。根皮含廿六醇、β-谷甾醇、D-甘露醇。
野甘草的药理作用
根的水或醇提取物给麻醉猫静脉注射均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对离休蟾蜍心脏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十二指肠的张力及运动均为抑制。对离体大鼠子宫略有兴奋作用。对离休豚鼠回肠和蟾蜍腹直肌均无影响。水提取物对小鼠毒性较大,醇提取物则几无毒性。阿迈灵15人20mg口服,可缓解糖尿病人的症状,在1月内尿糖、血糖皆有显着下降,此种降低是逐步进行的;与胰岛素不同,血糖水平不会降至正常值以下,有些有酮尿、蛋白尿。酸血症的患者,症状亦可有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贫血也可得到纠正,并使过高之血磷有所降低,高胆甾醇血症也有所减轻。
野甘草的原形态
野甘草 直立草本或为亚灌木状,高可达1m。根粗壮。茎多分枝,枝有棱角及狭翅,无毛。叶对生或轮生;近无柄;叶片鞭状卵形至鞭状披针形,长5-35mm,宽者达15mm,枝上部较小而多,顶端钝,基部长渐狭,全缘或前半部有齿,两面无毛。花单朵或成对生于叶腋;花梗细,长5-10mm;无小苞片;萼分生,齿4,卵状长圆形,长约2mm,先端钝,具睫毛;花冠小,白色,喉部生有密毛,花瓣4,上方1枚稍大,钝头,缘有细齿;雄蕊4,近等长,花药箭形;花柱挺直,柱头截形,或凹入。蒴果卵圆形至球形,直径2-3mm,室间室背均开裂,中轴胎座宿存。花期5-7月。
野甘草的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路旁、偶见于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野甘草的性状
干燥茎黄绿色,小枝有细条纹,光滑无毛。叶多卷缩,蒴果小球形,多开裂,散出极小粉状种子。主根圆柱形,平直或带弯曲,往往分生侧根,再生细根,主根长10~15厘米,根头部直径约8毫米,中部径约5毫米,表面淡黄色,有纵皱。质坚脆,断面破裂状,淡黄绿色,皮部甚薄,木部髓线较清晰。
野甘草的各家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解热利尿,调中益肺。
2.《广西中药志》:退热祛风,又可解木薯中毒。
3.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感冒发热,肠炎腹泻,脚气水肿,小便不利。
野甘草的摘录
《中华本草》
野甘草图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是来源于互联网、药学专著、杂志及文摘,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凭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