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真丸
固真丸的方剂名固真丸,出自明·《景岳全书》。 固真丸的组成菟丝子(500克)、煅牡蛎(120克)、金樱子(去子、蒸熟)(120克)、茯苓(120克)。 固真丸的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为丸,每次服9克,每日2次,温酒或盐开水送下。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
-
十四味建中汤
十四味建中汤的方剂名十四味建中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十四味建中汤的组成当归、白芍、白术、甘草、人参、麦门冬、川芎、肉桂、附子、肉苁蓉、半夏、黄芪、茯苓、熟地黄。 十四味建中汤的用法上药各等分,制为粗散,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
-
秘元煎
秘元煎的方剂名秘元煎,出自明·《景岳全书》。 秘元煎的组成炒远志(2.4克)、炒山药(6克)、炒芡实(6克)、炒枣仁(捣碎)(6克)、炒白术(4.5克)、茯苓(4.5克)、炙甘草(3克)、人参(6克)、五味子14粒、金樱子去核(6克) 秘元煎的用法用水400
-
秘精丸
秘精丸的方剂名秘精丸,出自宋·《严氏济生方》。 秘精丸的组成煅牡蛎、菟丝子、生龙骨、五味子、炒韭子、桑螵蛸、白茯苓、煅白石脂。 秘精丸的用法上药各等分,研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9次,每日2次,盐酒、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秘精丸的功效温肾补虚
-
威喜丸
威喜丸的方剂名威喜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威喜丸的组成黄蜡120克、白茯苓(用猪苓7.5克同煮后去猪苓)120克。 威喜丸的用法将茯苓研为细末,熔黄蜡调和为丸。每次服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威喜丸的功效补脾肾,涩精气。 [标签:
-
完带汤
完带汤的方剂名完带汤,出自清·《傅青主女科》。 完带汤的组成白术一两(30克)、山药一两(30克)、人参二钱(6克)、白芍五钱(15克)、车前子三钱(9克)、苍术三钱(9克)、甘草一钱(3克)、陈皮五分(1.5克)、黑荆穗五分(1.5克)、柴胡六分(1.8克)。 [
-
清带汤
清带汤的方剂名清带汤,出自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 清带汤的组成生山药一两(30克)、生龙骨六钱(18克)、生牡蛎六钱(18克)、海螵蛸四钱(12克)、茜草三钱(9克)。 清带汤的用法 水煎,一日两次,温服。 清带汤的功效健脾止带。 [标签:标
-
止带丸
止带丸的方剂名止带丸,出自明·《济阴纲目》。 止带丸的组成当归(酒洗)、川芎、白术、人参、山药、杜仲(姜汁、酒炒,去丝)、香附、破故纸(补骨脂)(酒炒)、牡蛎(火煅)、椿根皮(酒炒)、续断、青黛。 止带丸的用法上药各等分(青黛减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
-
易黄汤
易黄汤的方剂名易黄汤,出自清·《傅青主女科》。 易黄汤的组成山药(炒)30克、芡实(炒)30克、黄柏(盐水炒)3克、车前子(酒炒)3克、白果10枚。 易黄汤的用法水煎服。 易黄汤的功效清热利湿止带。 易黄汤的主治主治湿热蕴阻下焦引起的妇女
-
椒梅汤
椒梅汤的方剂名椒梅汤,出自清·《温病条辨》。 椒梅汤的组成川椒(炒黑)三钱(9克)、乌梅(去核)三钱(9克)、生白芍三钱(9克)、人参二钱(6克)、黄连二钱(6克)、黄芩二钱(6克)、干姜二钱(6克)、半夏二钱(6克)、枳实一钱五分(4.5克) 椒梅汤的用法
-
胆道蛔虫汤
胆道蛔虫汤的方剂名胆道蛔虫汤,出自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胆道蛔虫汤的组成木香15克、槟榔30克、大黄9克、使君子15克、苦楝皮15克、厚朴9克、延胡索9克。 胆道蛔虫汤的用法水煎服。 胆道蛔虫汤的功效攻下驱蛔,理气止痛。 胆道蛔虫汤的主治主治胆道
-
使君子丸
使君子丸的方剂名使君子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使君子丸的组成使君子(仁浸,去黑夏)一两(30克)、厚朴(去皮,姜汁炙)一分(1克)、陈皮(去白)一分(1克)、川芎一分(1克)。 使君子丸的用法炼蜜为丸。3岁以上小儿每服1粒,3岁以下者服半粒,陈米汤化下
-
安蛔汤
安蛔汤的方剂名安蛔汤,出自明·《万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汤”。 安蛔汤的组成人参七分(9克)、白术一钱(9克)、茯苓一钱(9克)、干姜(炒黑)五分(4.5克)、花椒(去目)三分(3克)、乌梅两个(3克)。 安蛔汤的用法水煎服。
-
化虫丸
化虫丸的方剂名化虫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化虫丸的组成炒胡粉五十两(30克)、鹤虱(去土)五十两(30克)、槟榔五十两(30克)、苦楝根(去浮皮)五十两(30克)、枯白矾十二两(8克)。 化虫丸的用法共研细末,面糊或水泛为丸。每服3~6克,根据小
-
肥儿丸
肥儿丸的方剂名肥儿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肥儿丸的组成炒神曲十两(300克)、黄连(去须)十两(300克)、肉豆蔻(面裹煨)五两(150克)、使君子(去皮)五两(150克)、炒麦芽五两(150克)、槟榔二十个(150克)、木香二两(60克)。 [标签:标
-
驱绦汤
驱绦汤的方剂名驱绦汤,出自现代·《中华医学杂志》(1956年第2期)。原无方名,现据《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6月)。 驱绦汤的组成南瓜子仁60~120克、槟榔30~60克。 驱绦汤的用法先将南瓜子仁嚼碎吞服,隔2小时后再服摈榔煎成的浓汁